【楓韻、石】建築師雜誌No.486期報導

2015-06-24

1.jpg

   本案基地位處博愛特區的巷弄內,雖然三面臨路,但三者皆是六米巷道,因此,如何因應法規高
度比所做的量體退縮同時不影響基地開發密度的合理性成為很重要的課題。面對挑戰的同時,我
們也感受到基地具備了充足的設計能量,鄰近的小巷弄、國中校園、老圍牆與樹似乎讓設計的開
端提供了些許恬淡天真的發想。

2.jpg

    建築量體總共七層樓,每一戶是兩層樓,像是堆疊積木一般相互交錯也緊密接合,構成了七戶家
屋,想像每戶家屋皆是漂浮空中的樹屋,朝正面各自擁有一個挑高大陽台與一個小陽台,兩層樓高的
大陽台上會種一棵樹,樹梢正好探向樓上的小陽台,女兒牆由鐵件、玻璃與木頭當作音符搭配出不
同旋律,於是每戶就有了相異但和諧共奏的表情,彷彿各有一個快樂的院子且組成一個綠光鄰里。

3.jpg

   基地的西側同時也是校園,建築的立面則以較小開口因應西曬與校園聲響,設計上運用石材創
造了不規則進出面與錯落排列的紋理順而將某一外突之管道間隱沒其中,也讓細長的開口有了鑿
壁引光的趣味性;到了每天中午過後,這道石頭牆會出現從校園爬過來的樹影,為西向立面做了最天
然的定調。房子的南向因應量體退縮也讓巷弄轉角尺度獲得舒緩,配合一道較大尺度的懸臂金屬
框架界定了地下停車場的車道入口,讓人與車在此處能和諧共處。

4.jpg

   因為基地不大,入口與前院的尺度條件相對嚴苛,設計上運用一些層次與框景的手法,創造一
進一進回家的節奏,再以茶屋的概念營造門廳的氣氛,揚棄常見的沙發吊燈,這裡呈現的是粗曠的
石皮與質樸的木頭凳子,在安靜與乾淨的空間感受窗外的水光綠意。

5.jpg

   本案不同於一般集合式住宅的常見作法,不管是平面計畫、量體組構、營建工法與造型細部
都充滿挑戰,作品的完成有賴業主與施工單位的全力支持加上設計團隊的熱情,最終的目的其實也
期待回到建築的初心,希望人們在巷弄轉角看見樹、看見光影、看到了簡單的幸福。

 

   本報導節錄自【建築師雜誌】 NO.486期 http://www.twarchitect.org.tw/2015.06/A1-1.htm

 


版權聲明

本網站數據僅供參考之用。本網站任何資料不構成任何要約或合約之任何部份,並且楓韻開發(下稱楓韻公司 or 楓韻開發)不就本網站中所提供之資料之準確性、完整性、時間性或適合性作出任何明確的或隱含的擔保、保證、承諾或聲明。因使用、依據本網站內容或未能使用本網站或因本網站內可能出現的錯誤或遺漏所引起的任何形式損失,楓韻開發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網站內容的著作權為楓韻開發網站或其他授權分公司網站使用的內容提供者所有。本公司網站提供的內容與服務,使用人利用時必須遵守著作權法的所有相關規定。使用者下載或拷貝網站的內容或服務僅可供個人、非商業用途之使用。個人使用以外之其他用途,在未取得本公司網站或其他內容提供者著作人書面許可之前,完全禁止。要求轉載本公司網站內容、服務或請求其他利用,請洽本公司網站電子信箱 。

除非另有述明,本網站內任何內容(包括但不限於商標、商標圖案、資料、文字、照片、圖表、圖像、聲音、影像或錄影等素材)的版權及其它知識產權均屬楓韻開發所有。未經楓韻開發書面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複製、修改、轉載、出版、陳列、發行、播送、轉賣、重製、改作、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本網站全部或部份內容。對未經授權實施前述行為的責任人,楓韻開發保留依據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國際著作權法律和相關法律、法規之規定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